为了整体规划我区各校的学校文化建设,我区专门制定了《秦淮区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和指导思想,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原则,阐明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明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策略,构建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评价机制。
(一) 明确区域整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和指导思想
关于学校文化建设有许多不同的观点与看法,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却毋庸置疑。一是学校文化是个复杂的概念,需要考虑到诸多要素,有学校传统与时代要求,有精神引领与物化环境的营造,有常规管理与课程设置,有教师发展、学生教育及家校联系等,千头万绪,一时难以找到着力点;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尤其是精神层面的建设,有时会感到有些“虚”、有点“空”,会形成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三是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部分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较为看重学科知识、考试成绩,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因而我们以为,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进一步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统一大家的认识仍然十分必要。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学校文化建设影响着教师、学生,乃至更多的人,优秀的学校文化,使在其熏陶、感染下的许多人受益终生。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思想为理论指导,建设符合时代要求的、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学校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发展理念,建设引领社会和谐的学校文化。
(二) 提出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体系
有目标才有方向。区域规划秦淮区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背景下完成的学校文化建设项目任务,使学校文化为学校发展服务、为社区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形成“和谐、健康、精致、开放”的具有秦淮学校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学校文化呈现多元、人本、个性化的特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历练出一支有智慧、充满创造力的智慧型校长队伍。在教师的师德建设与教师专业培养成长过程中,培养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追求卓越、廉洁高效的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结协作,形成独特的学生文化。
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具体指导区域内每一所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组织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等。
1. 学校物质文化建设
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应用设施、环境设施、师生产品及其他。区域规划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在强调各校视听元素与各校文化中规范应用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强调每所学校文化的个性、凸显每所学校文化的本质核心,给受众以鲜明的视听冲击,形成学校明晰的文化特质。
2.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它影响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学校品味,是师生共同成长、学校长期发展的精神内驱力。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民族的传统精神教育、革命传统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学校传统精神教育。它是各校在各种办学活动中,在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社会文化进行反复选择、提炼积淀发展而来的,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和遵循的教育文化。
3.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学校作为培养人的场所,为适应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需要,应做好教育思想与管理思想建设、管理机构建设、组织管理改革、制度文化改革、制度文化建设,以丰富和完善学校组织文化建设。
4.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尊重与参与、学习与创新、发展与创新等价值观的确立,以保障、激励学校制度文化的构建。具体包括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认识、教职工个体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制度的激活、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学校部门群体的制度、学生教育管理制度、教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文化建设。
5.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行为文化包括组织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仪式、教师形象、教师培训行为、学生形象、学生奖励行为等。它是学校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学校精神、学校价值的折射。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能促使师生体现规范的行为和态度,彰显办学品位。
6. 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课程文化到底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学校课程文化是指按一定社会对下一代获得社会生存能力的要求,对人类文化的选择、整理和提炼而形成的一种课程观念或课程活动形态。”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包括学校教学思想建设、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校课程改革等方面。
(三) 阐明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主要内容
恩格斯说过:“世界不是即成事务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学校文化也是其各构成要素不断发展的集合体。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其实就是创生和发展学校新的文化的过程,是学校文化发展过程的延续,是在原有发展基础和方向上的新发展,这个过程永远不会终结。但是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又不是随心所欲的,在确立正确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方向性原则、整体性与和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继承性和创新性原则等。[1]
1. 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 方向性原则
每一所学校的文化都有其自身发展的方向,这是由它所处的时代、环境及自身的历史背景等因素来决定的。所以,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方向性原则。
学校文化的优劣首先是由学校文化的发展方向决定的。让我们来看两个案例:考棚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的百年老校,多年来坚持学习伟人风范、以伟人精神建校育人的德育特色。走进考棚小学的大门,浓浓的“翔宇文化”就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光闪耀的九字校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训下,松柏前,花丛中,矗立着的一座周恩来青少年时期半身铜像格外引人注目。周恩来双手环抱胸前,双眼凝视着前方,仿佛在思索着祖国的前途,在关注着人民的命运……而一旁的翔宇园内雅梅飘香,清溢校园。当你漫步在每层教学楼的走廊时,富有特色的教育园地——“翔宇长廊”定会让你精神为之一振!伟人足迹、班级主页、为我喝彩、主题艺苑等多个板块逐一呈现。细细观赏,你就能强烈地感受到考小的师生们对周恩来总理无尽的深情。各个班级学周活动的动人瞬间、小能手们的出众才华和主题画创作中的深切寓意……都是考小人对伟人精神的传承和时代风采的展示。近年来,“翔宇精神”有效地渗透到了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文化的建设、学校的管理体制、校本课程的开发、少先队德育活动的开展、教师的校本培训、科研兴校工程的实施等等,无不体现着、探索着“翔宇精神”的理念,学校整体工作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凤游寺小学在办学历程中不断突显“凤凰台文化”,用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校园环境将意象中的凤凰台带到孩子们的身边。几年来,学校先后建设了凤字铭、“千年百尺凤凰台”文化墙、中华传统美德楼道文化走廊等校园环境文化景点。凤字铭,是取27位古今书法家所书写的“凤”字,镌刻成碑刻,寓意该校师生当师法古今楷模,励志“凤飞”。当时,年近百岁,现已仙逝的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听说该校建设凤凰台文化,欣然赠书“凤”字,成为该校凤凰台文化建设中的佳话。“千年百尺凤凰台”文化墙是学校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和帮助下所建设的重要的校园景观,它突出地呈现了凤凰台文化建设内容、品位和追求。这座全石刻文化墙,其内容涵盖了历史、人物、掌故、诗词、书法和凤凰的精神等多个层面。它是一本历史书,娓娓叙述凤凰台1600年来的兴废;它是一部诗词集,无声地诵读凤凰台自魏晋以来的不朽诗篇;它是唤醒凤凰台区域文化记忆的一个开始,让消逝的凤凰台回到我们的身边;它是凤游寺小学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基地,使我们的学生对民族传统的学习有一个可见可感的实体。
以上几所学校的文化特色都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广泛认同,在全国、省、市各级平台得到展示,以文化特色而闻名。无论是考棚小学的“翔宇文化”还是凤游寺小学的“凤凰台文化”,都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了鲜明的发展方向,建设了符合本校实际的特色文化。
(2) 整体性与和谐性原则
学校文化是由其表层系统的物化文化体系、中层系统的制度文化体系、内层系统的精神文化体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个系统的比重和表现形态不同,因此,在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整体性与和谐性是一条重要原则。
区域教育文化的整体性是靠区域内各所学校文化的整体性与和谐性来保证的,没有各所学校文化的整体性与和谐性,区域学校文化的整体性就会落空。这就像房屋建筑一样,一栋漂亮的大楼,其整体性是靠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和谐建构体现出来的,无论哪一部分有缺失,大楼的整体性都不能保证。因此,区域整体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区域内各校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性与和谐性的架构是学校文化整体性建设的关键。本课题实施的范围,是站在秦淮区全区教育的高度,去推进区域范围内各小学的文化发展。因此,本课题研究的视野是整体性、全局性的,研究的方式是协同式的,所建构的理论成果兼具宏观和中观的特点,具有指导性和政策性,所形成的实践成果表现为区域内小学的文化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其次,因为研究的文化土壤在特定区域内,这种“区域”必然体现秦淮的区域文化特点,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掘秦淮的区域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完全可以从具有浓郁地方性和民族性的秦淮文化中去挖掘学校特色发展的生长点。同时,秦淮文化的资源十分丰富,这就给了学校充分的选择空间,从而实现每所学校在秦淮文化的统领下,和而不同,各具个性。
(3) 主体性原则
学校文化的形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各类主体——校长、老师、学生以及社会上与学校文化建设有关的各个主体——家长、其他社会人士经过长期的集成、吸收、创生、积淀、发展的结果。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必须依靠这些主体的不懈努力。
以夫子庙小学的学校文化建设为例,学校的各个主体在学校文化建设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夫子庙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夫小人将办学思想深深地扎根在孔子教育思想的丰厚土壤中,不断地从孔子那里汲取教育经验和教育智慧,形成学校办学思想的灵魂和核心,并在悠长的学校历史和办学传统中予以坚守、传承和发扬。在建设学校管理文化时,夫子庙小学这样诠释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这一诠释,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被关爱和尊重的位置上,深得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精髓,这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告诉我们如何为人,又如何育人;这一诠释,又是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创新,它尊重校园内每一个个体的生命状态,超越了重群体而轻个体的传统局限。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行政负责人,所以校长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筹划者、组织者、实施者。“教育是生命活动”的理念被夫小的管理者身体力行。他们对教师怀有一种很深的认同和欣赏的感情,正因为如此,他们具有帮助教师自我实现的真诚愿望,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无不倾注着他们的心血。教师是育人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校的重要组成要素,在夫子庙小学,“教育是生命活动”的理念,在为学生准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和服务中体现,从“我能行”俱乐部,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和呵护,每一位教师都在努力地践行。正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我们在夫小总是能看到教师和学生幸福的表情。
2. 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关注学校内外的许多因素,也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开展。阐明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有效的引导每一所学校集中精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区域规划学校文化建设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外显层,即每所学校的物质形态的校园建筑、景观、设施以及学校成员在校的各种活动;二是中间层,主要指每所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三是核心层,被全体师生和社会认可的办学理念和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校风、学风等。
(1) 外显层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孩子们生活、学习的学校,每一物、每一景,都赋予教育的意义。学校的精神文化会被物化成时时可以用手、用眼睛、用灵魂去抚摸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校园环境文化就是鲜活的教育读本,打造校园环境的过程,就是提升学校精神文化的过程,就是打造师生精神家园的过程。
显性的校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学校文化,它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思想品德,可以润物细无声地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区的各所学校一校一貌,各有其美,都在用无声的校园环境彰显着自己的学校文化特色。
走进百花巷小学的校园,即刻映入您眼帘的是以“与物为春”、“首夏清和”、“秋日华彩”、“冬日悟语”命名的四大主题墙。操场两旁种植了紫荆、月季、迎春等花卉、两棵遮天蔽日的槐树、一簇挺拔的翠竹、一个以花卉为特色的校园小巧而精致。宣传橱窗、广播站、班级板报、主题栏充分展示着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楼道布置尽显浓浓的秦淮文化氛围,所有阵地均能发挥育人功能。学校虽然校舍条件简陋,但百小人尽其可能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校园环境。
秦淮第二实验小学让班级的墙壁会说话,在同学中征集以“自信与努力”为主题的名言警句,并选出适合班级情况的名言,张贴在墙壁上醒目的地方。如“我自信、我出色、我努力、我成功”、“山高人为峰,努力定成功”、“爱拼才会赢,试试我能行”等。让学生课前课后举目所见都是促人自信、激人奋进的话语。同时,学校加强文明班级的评比,及时把班级获得的荣誉展示出来,不断强化学生“我们能成功”的心理,并征集激励誓言,让各班在每天晨会前进行宣誓。让誓言激越学生昂扬的斗志,张扬学生自信的风帆。
(2) 中间层
处在学校文化中层系统的制度文化系列是一种半物化形态的文化,因为我们可以从墙面上、文件档案中找到它们的身影。更重要的是这些制度的内容体系全是反映学校文化内核要求的,它们反映着学校文化的教育思想、价值观念的追求,反映着学校校风、教风、学风的要求,反映着学校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要求。也就是说,制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的灵魂决定着制度文化的表现形态。如学校的德育制度,它反映了学校的德育观、人才观、德育目标、德育思想的要求,德育工作制度的准则要求、措施等都是为了实现德育思想而设置的。如今,我区小学对学校文化建设已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学校文化建设与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在各校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渗透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各校都在不同层次、不同层面上开展学校文化的建设工作。
(3) 核心层
核心层虽然内隐于学校文化深处,却集中反映着一所学校的本质和个性,无时无刻不对全体成员施加着影响,它属于学校的精神文化层面。
坐落在秦淮河畔的考棚小学,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形成了独特的“翔宇”学校文化。从1977年初开始,学校持续开展了“敬献雨花石,缅怀周爷爷”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师生们冒着凛冽的寒风,怀着炽热的情感,到雨花台仔细寻找最美的雨花石,再经过精心挑选,把最能表达师生心意的雨花石送到梅园新村纪念馆,寄给邓奶奶,摆放在中南海西花厅里。雨花石是一种寄托,是一种信物,是由质朴的缅怀发展成的一种精神象征。令人激动的总理故居淮安之行,难以忘怀的中南海西花厅里的拜谒,倍受鼓舞的与总理身边工作人员及亲属的会见,让师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总理人格的不朽魅力,从心底里情不自禁地再次涌起对总理丰功伟绩的歌颂,更加坚定了立翔宇之志,做一代新人的决心。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发出十岁成长誓言,在总理铜像前举行中队主题会,在校园里模范地做好一切,在社会上处处奉献自己的爱心……考棚小学的师生们传承着伟人的精神,追求着人生的崇高境界,他们在共同构筑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我区各校依托当地的宣传文化中心等机构,用活动来推进学校文化的推广和传播;充分利用各种交流平台,让学校文化走向社会,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与文化的传承结合起来,开展一个个主题明确、生动活泼而富有意义的活动,不但可以着力提高学校文化的辐射力,促使区域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入人心,还同时起到陶冶人、丰富人、锻炼人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