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谷物和大豆的产量加在一起称为狭义的粮食产量。由于大量进口大豆,而大豆本身的自给率在急剧下降,因此,计算出来的狭义粮食自给率呈现出和谷物自给率不同的走势(见表2-6)。
表2-6 狭义的粮食(谷物加大豆)自给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2》各表提供的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产量以及进出口数据计算。
在2003年以前,中国狭义的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完全自给的水平。在2003年以后由于大豆进口量急剧上升,中国的狭义粮食自给率随之下降,在2004年之后下降为94.7%。随后几年一直在95%上下波动,勉强符合粮农组织基本自给的标准。在2008年以后,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在2011年狭义粮食自给率只有90.5%。看起来,很快就要跌破粮食基本自给的水平。于是,有些人开始为中国的粮食安全担忧起来。[1]
如果在狭义的粮食(谷物加大豆)的产量上再加上薯类、杂粮等,则称为广义粮食。根据农业部提供的广义粮食数字计算出粮食自给率(见表2-7)。
表2-7 广义的粮食自给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2012》表16粮食产量和进出口数据计算。
表2-7中显示的广义粮食自给率比表9-6中的狭义粮食自给率略有提高,但是呈现出相同的递减态势。从2002年的完全自给,广义粮食自给率逐年下降。在2011年广义粮食自给率只有91%。
在观察粮食自给率的时候不仅要看表面的数字,还一定要搞清楚在数字背后还有些什么经济含义。粮食安全主要指的是口粮安全。也就是说,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口粮必须完全自给;饲料可以适度进口,工业用粮是否进口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不大。2013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8%,铁矿石的55%依靠进口。进口工业用粮和进口石油、铁矿石没有原则上的区别。如果爆发贸易战的话,外部势力攻击石油进口所造成的威胁要远远超过攻击饲料和工业用粮。毫无疑问,讨论粮食安全,首先要关注口粮安全。
从图2-1中的农产品贸易平衡数据可见,在2003年以后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低于进口总值。之所以在农产品贸易上出现逆差,主要原因就是进口大豆。有必要讨论一下,这个趋势是否健康?是市场决定的还是某些其他因素造成的后果?在本书第10章专题将讨论这个问题。
图 2-1 中国农产品贸易平衡变动趋势(1981—2012)
资料来源:转引自卢锋,“中国农业革命(1978—2012)——大国城镇化的前提条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观察第32次报告会”。
[1] 例如《财经》杂志2013年第35期上刊登的“中国粮食安全报告”中说:“以2012年数据计算,中国进口的大豆数量相当于其粮食产量的16.6%,相当于中国粮食消费有14%左右需要通过进口解决。粮食自给率不足86%,已低于95%的粮食供给自给率目标。”联合国粮农组织设定的95%的自给率界限指的是谷物,大豆不包括在谷物当中。若混淆了粮食和谷物的定义很容易造成误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