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业生涯决策风格
风格指不同的人在做事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偏好。决策作为一项复杂的人类心理活动,受决策者的年龄、心理素质、知识、经验、阅历、性格、习惯以及其所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点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风格。决策风格指的是决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习惯和方式。决策风格对决策效果、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对决策制订的方式与步骤有不同的偏好;对行动的迫切性有不同的反应;对待风险的态度与处理办法有差异。故而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以促进我们作出正确的决策。
1.特纳的四型决策风格理论
据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心理类型和美国迈尔斯—布里格斯的性格分类法中对性格的分类,按人们接收外界信息时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感知型 (Sensing,简称S)、直觉型 (Intui-tion,简称I);而按照人们在处理外部信息和下决定时内心所侧重的方向不同又可分为情感型 (Feeling,简称F)和思考型 (Thinking,简称T)。美国管理学者特纳认为,决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故而决策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受到这性格类型的影响,他将这些分类进行了组合,得出了四种决策风格。
ST型——条理型风格。这种风格的决策者强调依靠可靠的资料进行严格逻辑分析,注重支配决策过程的规则,喜欢使用分析性决策工具。他们认为,如果决策者被定性分析信息或感情所左右,就无法达到决策的客观性而变得感情用事。
NT型——思索型风格。这种风格的决策者有逻辑分析的偏好,但特别注意对逻辑前提的检验,而且重视问题的来龙去脉与发展变化,关心重要随机因素的影响,强调分析的全面性。
SF型——判定型风格。这种风格的决策者主要关心那些影响选择的人际关系,常借助于群体讨论进行决策,综合考虑各种关系,追求在不同意见之间达到均衡。他们只是把定量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决策的辅助工具。
NF型——逐步协调型风格。这种风格的决策者进行决策的依据是他们的偏好、直觉,这一切又根植于他们的长期经验。他们决策果断,较少使用分析性决策工具。
2.丁克里奇 (Drinklage)的八型决策风格理论
(1)冲动型,冲动地选择第一个能够得到的选项,缺少必要的思考与调查。行为特征是:做了再说,后果以后再想。这种风格由于缺少必要的数据收集整理过程,容易在其他更好机会来临时,又追悔莫及,决策风险较大。
(2)宿命型,直到机会到来时才作决策,被动地让外部环境、命运和形势来完成决策。行为特征是: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听天由命。这种决策风格属于完全被动型,将主导权交给不可控的外界力量,显得无助,也易怨天尤人,产生 “时也,运也,命也”的感慨。
(3)顺从型,缺少决策的独立性,遵从他人对决策的指导。行为特征是:“大家都觉得好的,肯定不错”,“父母是永远对我好的人,他们的意见肯定是对我有利的”,“专家是不会错的”。这种决策风格是用别人的想法来决定自己的命运,忽略了自己的独立性,具有潜在的风险。
(4)拖延型,往往迟迟不作决定,或者直到最后一刻才作决策。行为特征是:“急什么,过两天再说。”例如,有些为规避就业压力而盲目选择考研的同学,仿佛拖延可以解决问题,读完研究生就业压力就消失了?这种决策风格延长了决策时间,其实有些决策越拖延风险越大。
(5)犹豫型,过度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搜集信息,决策时又在过多的信息中彷徨无法下决心。行为特征是:“我真的下不了决心,选错了怎么办?”这种决策风格的好处在于信息充分完备,但是需要找到困扰自己决策的因素是什么,是怕作出错误的决定,还是完美主义使然。
(6)计划型,兼顾自我需求和外在环境条件,使用像标准化决策模型所推荐的理性策略。行为特征是:“一切尽在掌握中,我的人生我做主。”该风格属于积极主动、面对和解决问题的类型。
(7)直觉型,决策倾向中感觉重于思考,决策基础是个人直接感受,外部因素被忽略。行为特征是:“感觉不错,就这么定了”,“没有为什么,就是我喜欢”。例如,人们在交友时常依据的就是彼此的感觉。但只以个人感觉来进行决策,往往会有所偏颇,省心但有潜在风险。
(8)瘫痪型,由于对决定所负责任的过度忧虑与恐惧,而无法为决策作出建设性的行为,选择逃避。行为特征是:“我明白,但我做不到”,“一想到这事就害怕,以后再说”。这类风格类型的人由于无法承受决策压力而选择了逃避现实。
3.理查德·约翰逊 (Richard Johnson)的四型决策风格理论
按数据收集方式差异可分为:(见图3-1)
(1)自发型。倾向于对人和事作出整体反应,不关注细节,要么喜欢抑或不喜欢,有很强的个人参与性,能快速的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个目标。
(2)系统型。逻辑性强,深思熟虑,对决策结果有很强的责任感,制订目标的方法系统,喜欢制订长远目标。这种决策风格在作职业生涯决策时较好。
按数据分析维度方式不同分为:
(1)外部型。这类人在作决策时往往喜欢充分讨论,哪怕是和自己讨论,往往会对选择的正面和负面效果进行充分的权衡。
(2)内部型。这类人在讨论之前喜欢进行深入思考,讨论的内容往往是他们已经深思熟虑过的问题。
图3-1 决策风格图[5]
从图3-1上我们可以看到,高效的决策风格应该尽可能的位于图表中心部分,远离极端位置。若位于极端位置,则反映出决策中缺少一定的弹性。有证据显示,具有系统型—外部型决策风格的大学生在他们的生涯发展方面更有优势,对生涯问题的解决也更有信心。(Niles,Erfod,Hunt,watts1997)
这里我们要清楚地是各种决策风格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各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局限性。例如,直觉型决策运用了自己的直觉系统,仿佛忽略了决策分析过程,但这种决策风格反应灵敏且具有一定理性特质,在谈判中这种优势就显现出来。顺从者当然较为依赖外部力量,但或许可以有效减少个人认知偏差,避免出现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象。此外,决策风格的形成既受到个性的影响,又受到环境的塑造,是内外力量交互的产物,故而决策风格是会发生改变的。例如,随着个人阅历、眼界、学识的增加,顺从型决策风格也许会变为直觉型。虽然划分了那么多的决策风格,但毕竟人是复杂的,我们在不同的情景下,面对不同的事情时,决策风格还是多元的,往往是不同的时候显示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有的人可能在购买一件衣服时是冲动型的,但在职业选择时则属于计划型的。可能有人恰恰相反,譬如某个女生或许会为到底穿哪件衣服去面试而精心比较,但或许到了就业市场,因为对巨大就业压力的恐惧,反而只要有用人单位聘用就草草签约。
运用练习
反思个人的决策风格[6]
描述你目前为止做过的对你人生而言最重要的几个决定 (描述要素按照:①决策的前提和依据;②所有可能的选择;③你最终的选择;④你的决策方式;⑤对决策的评估)。分析你自己在这些事件中的决策风格,归纳出其中共同的特性。你有没有想过自己通常采用什么样的决策模式?
迄今为止我人生中的几个重大决定:__________
我常采用的决策风格是:__________
(二)生涯决策者类型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复杂的过程,即使已经确立了生涯目标或者制订了规划的人,也难免会经历不确定期。在我们面临具体情景时仍然会犹豫不决,会出现三类人,有的已经作出决策,有的尚未决策,还有的无法决策。彼得森、桑普森和里尔登 (1991)将这三类状态鉴别为三种生涯决策者类型:[7]
1.作出决策者
作出决策者能将自我实际与各种选择的现实整合,从而制订出社会和个人都满意的职业生涯规划,他们要做的是确认并实施其决策。这类被认为作出决策的决策者是因为他们发展了内在的决策过程,而不是根据他人的外部判断。例如,袁隆平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确定就属于这样的情况。与之相反的是,会有 “伪决策者”现象,貌似决策了,实则不过是减少即时压力的一种反应。例如,有些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就认为自己已经确定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实则不然,缺少自我探索、专业等信息的调查分析,貌似作了决策,实际更多是基于统计分数作出的选择,并非决策。
2.尚未决策者
尚未决策者指对职业选择没有作出承诺的人。常见有三种情形:①正在考虑他们的选择,并未表明其第一选择,但也不会因此不安;②希望拥有职业的确定性,对没有明确的第一选择感到不踏实,他们会通过寻求职业咨询机构帮助,或获取更多的职业或教育选择的信息,来改变现状;③个人有过多的兴趣和技能,恰因为较强的实力而让他们难以选择。
3.无法决策者
无法决策者指常常无法作出生涯决策的人,持续不断地体验到生活较大压力,认为要制订生活和工作计划很难,较为关注外界的事件和人。由于焦虑,他们一般很难进行选择,从而延迟或无限期地拖延决策,或将决策的责任交付他人。
运用练习
测一测你的决策风格类型[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决策风格,你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吗?下面题目中的情况是一般人在处理日常事务及生涯决定时的态度、习惯及行为方式。请阅读这些句子并填写右边的选项,注意每一个选项无所谓对错,只要符合你的真实情况就可以帮助了解你自己的决策风格。当你完成下面的选择之后,将得分计算出来,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的决策风格。
表3-1 生涯决策风格类型测试表
计分方法:选择符合的记1分,不符合的不计分。
生涯决策风格类型测试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 生涯决策风格类型测试结果
注:得分最高一组代表主要决策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