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有了几个确定的职业目标,并打算将之作为长期的职业目标却又取舍困难时,生涯决策平衡单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排序方法。可以助我们作出最终的决定。生涯决策平衡单其实就是将重大事件的决策思考方向集中到四个主题上:自我物质方面的得失,他人物质方面的得失,自我精神方面的得失,他人精神方面的得失。然后通过权重排列和得失估算,并进行加权后得失分的计算,使每个具体的选项得出一个相应的分数,而最终完成对决策目标的排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列出具体的职业选项,最好能够具体到职位。
第二步:列出自己关注这些选项的要素,填写平衡方格表。(见表3-6)
表3-6 平衡方格表
第三步:填写生涯决策平衡单。(见表3-7)
表3-7 生涯决策平衡单样表
(1)修订考虑因素。对关注因素的列举可以参照生涯细目表所列要素,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订。(见表3-8)
表3-8 生涯细目表
(2)对考虑因素进行权重分析。将每个因素按照自己认为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权重,最重要的为5,最不重要的为1。可以采取反问自己的方法,诸如 “哪些因素是非要不可的”等,循环反问直至依次赋予权重。
(3)对每个因素进行得失程度评分,计分范围为1~10分,1分最差,10分最好。
(4)计算加权分数。
加权分数=权重×得失分数
(5)累计加权总分,并算出各个职业选项的优劣势差距分数,得出该项目最后分数。至此各职业选项也就按照分数高低完成排序。
第四步:自我觉察。
审视最终排序情况与自己最初直觉选择的结果是否基本一致。若不是,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再反观自己考虑的因素还有没有需要调整的方面,是否完备。使用决策平衡单虽然能够完成排序,但这不是唯一的目的,填写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列举考虑因素,进行加权分析,进行得失评分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澄清的过程。故而在这个过程中,要关注自己的思索推敲过程,完成自己在作职业决策时的自我觉察。
案 例
生涯决策平衡单使用举例
元元是一名名牌大学应届硕士毕业生,她所就读的学校的人力资源专业在国内排名第一,即将毕业的她面临痛苦的职业类别选择和就业地域的选择。一方面,她从昆明的民办大学辞职来到北京求学,喜欢大城市的发达,也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她也喜欢高校教师职业,但自己目前的学历要在北京的高校谋职不太可能,同时还对只身一人留在北京打拼的辛苦带有恐惧,也为回故乡还是留北京犹豫不决。大致考虑的方向是:回故乡做高校教师、留在北京做人力资源工作以及其他工作。她需要作的决策是两个:一个是做哪类工作,老师还是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二是留在北京打拼还是回昆明?
(1)对于这两个问题,她的考虑如下表所示。
元元考虑的生涯细目
(2)使用生涯决策平衡单。
元元分别做了两个生涯平衡单来对这两个决策进行比较,关于职业类别选择如下表所示。
元元关于职业类别的生涯决策平衡单
续 表
说明:每个项目的得分或失分可以根据该方案具有的优点 (得分)、缺点 (失分)来回答,计分范围1~10分。最后,合计每个方案的优点总分和缺点总分,正负相加,算出客观的得失差数。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作答,才能保证决策的准确性。
关于就业地点选择如下表所示。
元元关于就业地点的生涯决策平衡单
续 表
说明:每个项目的重要性因人、因时、因地不同。对于此刻的你,可以根据考虑项目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给这些项目乘上权数 (加权范围1~5倍)。将平衡单上的原始分数乘上权重。乘以权重后,分数差距就变大了,最后算出得失差数。从元元的两个决策平衡单,我们看到,她的职业类别明显倾向于高校教师,但是就业地的选择也明显的倾向于留在北京。最后元元选择的是留在北京,做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因为从她实际学历来看留在北京做高校教师的就业竞争力不大。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生涯决策平衡单的使用规律,即在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基础上,可以初步选定你所中意的几个方案,分析每个方案可能导致的结果、具有的优缺点,运用 “生涯抉择平衡单”来选择综合效用最大化的道路。
(1)考虑的项目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主要包括 “自我部分”:能力、兴趣、价值观、心理需求 (自尊、自我实现)、声望、社会地位、生活状态 (休闲生活)、健康;“自己与环境部分”:家人支持、社会地位、经济收入、足够的社会资源、适合目前处境、择偶、与家人相处时间;“外在部分”:工作环境、工作发展前景、工作内容有变化等等。
(2)每一项具体的分数是根据分析出的优缺点得出的 (原始分为1~10)。
(3)根据每个考虑项目的重要性确定权数 (加权范围1~5倍),折合成加权后的分数。
(4)比较每一种方案的综合得分,并据此作出生涯决定,此决定就是用生涯决策单所作出的综合效用最大化的决定。
[1] 曲振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05~2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