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后期,在西方通常是指45~60岁这段时间;在我国则指退休前的5~10年的时间。
(一)职业生涯后期的个人特征
1.个人家庭与心理特征
(1)家庭状况发生较大改变,“空巢”现象出现,个人对家庭的依赖感增强。
(2)自我意识上升,怀旧情怀浓烈。
(3)事业上的进取心转化成了对人生的坦然心。生理上机能的退化、体力精力的减退,让即将退出职场的个人在心态上变得安于现状,渐渐学会坦然面对人生。
2.个人职业特征
身心的变化,让个人在职业领域呈现出截然不同前两个阶段的特征:
(1)职业能力与竞争力明显下降,科技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知识技术的更新,也加速了处于职业后期员工的知识老化现象,使其整体职业能力呈现下降趋势。
(2)职场中心角色渐被取代。随着职业竞争力的下降,权利与责任随之削弱;核心骨干、中心地位和作用逐步丧失。
(3)职场经验优势明显,具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虽然职业生涯后期的员工体能、技能更新方面处于相对劣势,但老员工在长年的工作中,练就了娴熟的技能,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显示了明显的经验优势;同时,之前的职业成就,也让老员工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定的个人影响力。因此,职业生涯后期的员工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二)职业生涯后期面临的问题
1.人生阶段转换的不适应
首先,面临的是职业生涯的终结。占据人生最璀璨年华的职业生涯即将结束,奋斗的目标要发生改变,面临人生阶段性的转换,无论生活方式还是心理状态等都面临一个调整适应期。其次,离开职场后,曾经的业绩、成就都成为过去,很容易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还面临对退休生活的适应问题。
2.不安全感增加
首先,经济上的不安全感。退休必然会导致收入减少,而通货膨胀总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的情况下,势必会产生对退休后生活保障的担忧。其次,心理上的不安全感。随着身体机能、竞争力的下降,害怕被社会、家庭、子孙们冷落和歧视。再次,疾病的增多,对家庭、子女等他人的依赖感上升,对关爱的心理需求增加,由于担心得不到满足,于是心理不安全感加剧,经济不安全感上升。
(三)职业生涯后期的自我管理
1.心理上做好退休准备
(1)承认竞争力和进取心下降的现实,学会接受和发展新角色。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个人,要勇敢地面对和欣然接受生理机能衰退及其所导致的竞争力、进取心下降的客观现实,同时也不要轻视自己拥有的优势,可以另辟新径,寻找新的职业发展空间。时下很多临近或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当师傅、教练、顾问,将自己的技能传授给新人,或者以自己宝贵的经验,为组织出谋划策,这些都不失为能在后期很好实现个人职业发展的一些较好的角色。
(2)接受权利、责任和中心地位的下降。要学会充分地从心理上接受即将退出职场的这一事实,竞争中 “江山代有才人出”是很正常的,用平衡的心去面对职业所赋予的权利地位的减弱,适应逐渐淡出中心地位的状态。同时要逐渐将重心从职场转向生活或者其他自己想做的事,用新的关注点来转移曾经全力倾注在职业上的精力,朝着自己新的人生阶段的生涯目标去行走。例如,有的人退休后去过自己一直很想过的生活,还有的人去尝试自己从来没有合适机会尝试的工作,充分享受该阶段生涯的自由空间。
(3)面对 “空巢”现实。“空巢”的是该阶段家庭生活的一大特点,也是要学会去面对的一个现实。子女的离开,让个人有了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且与伴侣关系相依的感觉更加显现。可以充分地拓展个人生活空间,多参加人际交往、社会活动,发展业余爱好,也可以再开辟新的职业发展领域,从而通过丰富个人生活来积极面对 “空巢”现实。
2.行动上做好退休规划
(1)安排好职业生涯后期时间,为职业生涯写就圆满结尾。离开一直为之奋斗的工作岗位,最后的时期也是个人成就自我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要合理安排,做好工作衔接;二是充分发挥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组织培养接班人,还可以对企业建言献策,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进一步获得职业认同感的环节,通过培养新人既是实现自我更是赢得尊重的过程。
(2)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续写职业生涯新篇章。有的员工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是身体和家庭条件都还允许他们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事业,可以以咨询、顾问、带接班人、二次创业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续写职业生涯新篇章,继续以新的方式成就自我。特别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些大科学家、学者等有大成就的人,到退休年龄时还远远没有达到事业的顶峰,他们继续工作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如袁隆平等科学家。故而他们在退休时要做的是更加系统周密地对事业进行规划与安排,在新的高度奏响职业生涯新篇章。
案 例
著名管理学家陈炳富老来奋发[5]
“十年动乱”结束以后,我国许多管理学界的专家、学者都到了接近退休的年龄,但是他们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恢复和振兴我国的管理研究和教育事业而辛勤工作、培育新人。他们的职业生涯后期成了职业生涯中成绩卓著、贡献最大的阶段。我国著名的管理学家陈炳富教授,在1980年他60岁的时候创建了南开大学管理学系。几十年来,他培养了40多名管理学博士,几百名工商管理硕士,蜚名海内外。
(3)科学规划退休生活。退休后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身体健康,合理安排生活,度过丰富的闲暇时光。有准备的规划退休生涯,可以有效缩短个人退休适应期。曾经有人说过,退休了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退休规划包含:
首先,合理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相当一部分人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退休后可以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度过愉快的晚年。若没有特别兴趣爱好的老同志也可以尝试培养一些,从而保证心情愉快,生活充实。包括选择继续工作的人,或许恰恰所从事的工作是他最大的爱好,当然这些都以不影响健康为前提。例如,曾经有位富豪,退休后在自己家地下室配备了一个小型的车间,因为他其实一直很喜欢用车床加工各种零部件,这就是他的爱好。
其次,为退休做好财务准备。经济保障是退休生涯很重要的保障之一,其实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期就该为养老做准备了,但是到了后期,这个问题要被高度重视。对退休生涯的安排要据个人经济状况而定。要对退休后每年需要的开支数量进行测算,除去基本的生活费用外,还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至少按照4%左右较温和通货膨胀率来计算,尽可能充分准确地计算退休后可能会需要的资金数量,并对现有资产进行估算,若不足以满足退休所需,那么必须尽快有计划地改变现状,做一些必要的理财咨询和投资计划,为退休做好财务准备。
再次,重视人际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必要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如朋友往来、同学聚会、社区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可以有效地扩大社交圈,一定程度满足退休后必要的社会心理需求。相反,退休后只是局限在和家人交往,不与外界接触,会逐渐与社会脱节,导致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渐渐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这极大有损老年人身心健康。
总之,职业生涯后期管理,可以有意识地从心理和行动上做好阶段性的退休准备,可以通过个人自己主动的规划与安排,逐步从半退休状态到顺利过渡到退休状态,既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从心理上做好退休的准备,更要从行动上积极规划自己的退休生涯,从财务等方面做好准备,拥有健康的心态和身体,安度晚年。
案 例
老员工为何走俏?[6]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哈特福德 (Hartford),将于10年后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该公司的3万名员工中,40%以上将在10年以后达到50岁,或超过50岁,因此有资格提早退休。简单的解决方法是雇佣更多年轻人,但可供选聘的年轻人资源有限。此外,该公司营业收入的44%来自面向 “大龄美国人”的产品,因而需要与顾客年龄相匹配的员工。该公司采取的应战措施是:它招募50岁以上的员工,让员工循序退休,寻找让大龄员工保持斗志的方法 (公司年纪最大的全职员工77岁),并搜集那些离职员工的信息。
保罗·萨尔瓦多在为公司服务的34年里建立起了关系网,积累了评估保险代理人和市场机会的专门知识。他渴望能在55岁生日时退休,因此辞去了小企业保险分部的高级管理工作,用最后一年与同事们分享他的知识。他也在用自己的经验寻找向现有客户交叉销售产品的方法。
鲍勃·纳多在50多岁时开始攻读MBA预备课程。纳多先生做了26年保险理赔技术人员,他想要更广地参与业务。他由公司提供费用,进入康涅狄格大学完成了MBA预备课程。此后,纳多先生得到了提拔。他的研究项目恰好以婴儿潮一代人的老龄化问题,在美国佛罗里达发生破坏性的飓风期间,纳多的知识帮助了公司。在他的建议下,公司招进了多名退休员工,帮助处理了大量理赔申请。“要让鲍勃保持忙碌和满意,最好是给他出难题。”58岁的首席执行官拉玛尼·阿耶表示。而51岁的纳多先生现在反过来给公司出难题,他说,循序退休应制度化。公司约有200名超过50岁的员工每周非全职上班,他的建议将使更多人能体味退休后的生活滋味,同时又能保留他们的技能,但不清楚他们中的所有人是否都想要减少工作时间。
实务练习
未来十年职业发展通道探索
1.探索目标企业的内部职业发展通道模式。
(1)绘制目标企业职业发展通道图。
(2)了解每一级发展台阶的大致年限及技能、资历要求。
2.对目标企业内部职业发展顺利的员工进行访谈。
(1)对职业发展通道的评价:
合理之处:__________。
不合理之处:__________。
如何改进:__________。
(2)职业发展顺利的经验:__________。
3.尝试结合自己专业进行未来十年职业发展通道设计:
选择路线:__________。
时间规划:__________。
实施策略:__________。
思考题
1.试述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2.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中常见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有哪些?
3.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4.个人职业生涯管理的早期、中期和后期的任务分别是什么?
[1] 据广州日报改编,转引自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38.
[2] 程社明,卜欣欣,戴洁.人生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15~16.
[3] 杜映梅.职业生涯管理.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201~204.
[4] 参见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www.hr.corn.cn,2004-07-09.
[5] 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235.
[6] 改编于埃里森·梅特兰.西方老员工走俏.(英国)金融时报,2005-07-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