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场励志 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含义、特征与原则

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含义、特征与原则

时间:2023-09-18 职场励志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含义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我国大学生的学业年限有两年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的本科。学业规划以学业为主线,但是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学业规划最终服务于生涯规划。

(一)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含义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一个近年来才提出的理念,是一种新型的人才成长观念。在美国学业规划被称为学生生涯规划,日本则称为进路教育。格林豪斯等人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职业生涯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不同阶段需要完成不同的职业发展任务,大学处于职业准备和选择阶段,根据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任务,理论界提出了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概念。可见,大学学业规划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的体现,因为此阶段大学生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完成学业。

学业在这里特指个人完成国民教育的课业总和。大学生的学业是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以学为主的一切活动,是广义的学习阶段,它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业务、组织管理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等的学习。[1]学业一般以年限为计量单位,以专业为划分标准。我国大学生的学业年限有两年或三年制的专科、四年制的本科。专业划分是根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要等要素而进行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

大学生学业规划即大学生对与其事业 (职业)目标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安排和筹划。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 (性格特点、能力特点)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 (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经济条件、工作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订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2]

学业规划目标通过升学决策与学业管理来实现和完成。升 (求)学决策特指中学毕业生 (求学者)在升 (求)学时对下一阶段学习专业、学校与方式的选择。学业管理则指通过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计划与安排,通过德、智、体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以确保其完成学业后,成长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进而顺利实现自己的阶段性事业(职业)目标。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特征与原则

1.大学生学业规划的特征

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系统的过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涯,并且涉及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其特征是:

第一,独特性。每个人的学业规划都是据自己特点与环境因素而量身定做的,不可复制。

第二,阶段性。学业规划时间总体上是按照大学时间表来进行的,并且大学的不同年级,特点和任务各不相同,故而学业规划有清晰的阶段性。

第三,综合性。学业规划以学业为主线,但是涉及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毕竟学业规划最终服务于生涯规划。

2.大学生学业规划原则[3]

第一,可行性。指制订出来的学业规划要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性、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每个阶段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应力求科学、合理,必须是大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

第二,可调节性。学业规划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且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所以要求必须是一个能够根据主客观情况,可以不断调节的,按照阶段进展情况不断反馈调整。例如,可以根据进展的程度,酌情提高目标或降低目标。

第三,最优化。既然学业规划是一个综合的体系,那么规划的原则理应是做到身心和谐,使个人的性格、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与目标和谐统一,实现优化组合。

第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毕竟从狭义的学业规划指的就是大学四年时光,而且大家所面临的生涯任务也大体一致,所以可以有很多共性的方面,但同时也要满足学生各种个性需求,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使学生的先天禀赋和个性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意义

学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在我国高校尚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入学教育、专业教育等方式有所涉及,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指导。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往往对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较为迷茫,这无形中制约了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业发展,也不利于其自觉的完成就业、择业等职业发展问题。哈佛大学30年前对在校生的一份调查显示:没有做学业规划的人数占27%,学生规划模糊的人占60%,有短期学业规划的人数占10%,长期学业规划清晰的人数占3%。30年后追踪调查结果表明:第一类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长期在失败的阴影里挣扎;第二类人基本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没有多大的理想和抱负,整日只知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第三类人大多进入了白领阶层,他们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只有第四类人,他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几十年如一日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百折不挠,最终成了百万富翁、行业领袖或精英人物。[4]这份实证性研究足以证明,学业规划对于我们个人生涯发展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正所谓 “每个人明天的一切都是今天选择的结果”。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意义可以从管理主体——学校和实施主体——学生两个角度来看:

1.从大学管理主体——学校来看

高校管理分为制度管理和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主要通过告知学生什么不可以做来进行管理。例如,学生手册中我们就被明确告知哪些不能做。缺课达到一定量会受什么处罚,考试作弊又会受什么处罚等等。目标管理则通过引导学生应该做什么,并激励学生努力去做。例如,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制度无疑激励学生去发奋学习,校园里的各种比赛也是这一管理功能的体现。学业规划教育则实现了制度管理与目标管理的结合,让学生清楚认知学校相关制度后,有意识地制订自我发展计划,完成对自我学业发展中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规范。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通过管理实现被管理者的自我管理。可见,学业规划教育无疑是实现高校管理科学发展的一个途径。

2.从学业规划的实施主体——学生来看

(1)学业规划能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增强主动性。学业规划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从而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入学伊始就认清自己的学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学业规划对大学四年有个科学的安排,从而避免了让大学生四年的时间和精力陷于盲目和散乱的琐事中,无谓地荒废。通过学业规划,让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更加具体和可行,让大学学习在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的逐步指引下,方向明确,精力集中,能重视和把握好现在,变 “要我学”的外部动力为 “我要学”的内在动力,极大增强主动性,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自觉主动地完成学业。

(2)学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清楚定位自我,更加积极进取。学业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并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距离,让大学生清楚认识到:“我能做什么?我有哪些职业发展机会?我如何去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通过科学的定位,并采取一些可行的步骤方法,增强自身学业竞争力。我们知道,可见的彼岸更能激励人,学业规划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阶段性发展计划,当完成阶段性目标时,会提升信心和勇气,更加积极进取地去完成学业。

(3)学业规划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完善自我,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明确的职业方向和清晰的自我定位,都让大学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只有不断完善自己,才能靠理想更近。学业规划无疑成了一份不断完善自我的鞭策,对大学生的日常学习起到了指导作用,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今天做的一切都是靠近梦想的台阶,故而有效地增强了自我的约束力,更是一种有效的由内到外的自我管理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